一、专业学位点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于2010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截至2022年,专业学位授权点共有三个方向: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由高等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高教院)负责培养,学制三年,采用非全日制形式。高教院创建于2002年,为全国高校首个高等教育研究院,学院成立之初即把教育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中心职能常抓不懈,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体,兼具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与政府决策咨询功能,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常年挂靠依托并联合运行的复合型、多效用、高层次教学科研机构,10余名精良教学科研骨干在国内外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力。
职业技术教育(含旅游服务和财经商贸两个方向)和现代教育技术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学院负责培养(以下简称职继院),学制三年,采用全日制形式。职继院成立于2005年,由原成人教育学院(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业余函授大学、1980年成立的函授部)、原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1998年)、原网络教育学院合并而成,是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教师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多重教育功能为一体的高层次教学科研服务机构。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学历、非学历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的资源和平台方面的优势和特色。1999年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0年获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7年获准省教育厅成立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2019年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机构”。
(二)招生与就业
两个培养单位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对进入复试的专业学位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遴选实践经验丰富、问题意识强烈者,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近年来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政策初衷。2022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共招116人,其中教育管理55人,现代技术教育19人,职业技术教育42人。同年学位点授予教育硕士学位86人,其中现代教育技术15人,职业技术教育20人,教育管理51人。
(三)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2022年,学位点共有校内专任教师44名,从职称结构来看,正高教师9人,占比 21%;副高教师20人,占比 45%;中职教师15人,占比34%。从年龄结构来看,26-35岁3人,占比7%;36-45岁18人,占比41%;46-59岁23人,占比52%;退休返聘1人。44名专任教师中,具备硕导资格的教师共有34人,占比%。在学历结构上,博士学位教师28人占比63.63%、硕士学位教师14人占比31.82%。同时,教育硕士学位点还配备行业导师2名(校外兼职导师),年龄结构分布在46-60岁之间,1名副高级教师和1名中职教师。
学位点师资结构优异,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但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五成的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在46-59岁,反映出本学位点的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与此同时,校内导师、行业导师人数较少,而学生数量却比较多,因此,生师比较大、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也是本学位点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2022年有2位教师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兴滇英才”文化名家专项,共有5位教师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约占专任教师的11%。此外,学位点积极推进教师国际化,1名教师在2022年期间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学,1名教师于2022年赴挪威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
2022年,学位点专任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社会职务的有29人次,具体情况如下:
教师姓名 |
学术组织名称 |
担任职务 |
王菊 |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会 |
理事 |
李家祥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 |
理事 |
刘康宁 |
云南省高校教学评估指导委员会 |
副主任(兼秘书长) |
刘康宁 |
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评估专委会 |
副主任 |
刘康宁 |
教育部职教诊断与改进专委会 |
专家 |
刘康宁 |
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 |
专家 |
刘康宁 |
云南省委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咨询委员会 |
委员 |
刘康宁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
理事 |
刘康宁 |
云南省政府特聘督学 |
|
董云川 |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
会长 |
董云川 |
教育部教育学科教指委 |
委员 |
董云川 |
中国高教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 |
委员 |
董云川 |
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
常务理事 |
董云川 |
云南省社科联 |
常委 |
张建新 |
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 |
主席 |
吴玫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
理事 |
吴玫 |
诺地卡比较国际教育学会 |
会员 |
吴玫 |
北美比较国际教育学会 |
会员 |
李敏 |
北京大学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中心 |
兼职研究员 |
李敏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
理事 |
李敏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
会员 |
李甦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 |
副理事长 |
李甦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 |
常务理事 |
李甦 |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
会长 |
李甦 |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
主任委员 |
邓春宁 |
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学会 |
秘书长 |
王雯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 |
常务理事 |
王雯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
理事 |
王雯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师专业委员会 |
理事 |
(二)科学研究成果
2022年,教育硕士学位点科研成果如下:
1.学位点出版学术著作3部、英文专著1本、英文著作章节一章,研究生教材1本;公开发表论文24篇,其中C刊9篇,其中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学位点拥有省政协挂牌“委员工作室”1个,完成7篇教育咨询报告。另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二等奖一项。
2.学位点2022年度有20余人/次分别组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主题报告活动:以主持或主旨报告专家身份教育改革前沿学术研讨会:西部高教论坛、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学术探讨会等。高等教育研究院还组织了全院师生赴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参加了云南省高教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
(三)实习实践基地
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重要一环,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始终坚持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以实践性学习为基础,聚焦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潜心打造复合型、创新型学术团队,结合基础教育、民族教育、乡村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区域特色,凸显教育学科推动区域文化教育发展的优势,通过校内外合作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2022年学位点与翠湖宾馆、锦华国际酒店、昆明德和罐头公司、品味空间酒店与万言文化公司挂牌建成5个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截至2022年12月,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学位点累积共有专业实践基地34个,其中高教院的实践教学合作单位16家,职继院的实践教学合作单位18家,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实践基地如下表1所示。
表1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硕士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实践基地(统计截至2021年)
序号 |
类别 |
学校名称 |
1 |
普通中学 |
昆明市第三中学 |
2 |
普通中学 |
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附属中学 |
3 |
小学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4 |
普通中学 |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
5 |
普通中学 |
昆明第一中学西山分校 |
6 |
普通中学 |
昆明实验中学 |
7 |
职业院校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8 |
应用型高校 |
云南工商学院 |
9 |
普通中学 |
文山州砚山县第一中学 |
10 |
普通中学 |
文山州砚山县民族中学 |
11 |
普通中学 |
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第二中学 |
12 |
幼儿园 |
文山州砚山县幼儿园 |
13 |
普通中学 |
玉溪市新平县扬武中学 |
14 |
普通中学 |
大理州巍山县第一中学 |
15 |
小学 |
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砚池山小学 |
16 |
普通中学 |
普洱市景东县文龙镇中学 |
17 |
中职学校 |
昆明市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 |
18 |
中职学校 |
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 |
19 |
中职学校 |
昆明高级技工学校 |
20 |
中职学校 |
昆明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21 |
中职学校 |
昆明市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 |
22 |
中职学校 |
昆明市晋宁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23 |
企业 |
昆明品味空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24 |
企业 |
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25 |
企业 |
昆明万言文化广告有限公司 |
26 |
企业 |
昆明锦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27 |
企业 |
昆明翠湖宾馆有限公司 |
(四)管理服务
2022年度,为切实维护教育学研究生权益,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学院成立教育硕士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家祥院长和姚铁军书记任组长,王雯副院长和邓春宁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还包括研究生秘书、学生工作部主任、团委书记、研究生班主任。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院分管学生领导王菊院长时常深入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动态,切实掌握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多次找学生谈话、疏导,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学院学生能够遵章守纪,学风优良。配合学校整体规划,做好学生宿舍调换、退宿的审批工作;协助做好鼎鑫公寓及冶金公寓装修的宿舍搬迁安排工作;教育和督促学生及时、足额缴纳住宿费,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确保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三、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一)教书育人
1.严格落实导师责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2年,学位点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制定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育学、教育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资格认定办法》要求,积极实施“6+4”育人模式,紧抓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组织育人6方面重点难点,推进心理、管理、服务、资助4方面的育人工作。严格执行学校颁布的关于导师遴选、培训、考核等队伍建设规定。
2.优质课程、案例库、导师团队建设
2022年学位点在建校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1项,省级教学案例库1项,校级优质课程以优秀等级结项1项。另外,《民族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研究生优质课程。
(二)培养过程
1.主要开设课程
学位点严格按照教育硕士三个领域4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学位标准和培养方案开设课程,课程类型设有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2022年开设的学位公共课程包含公共英语和思想政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原理、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学、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与教学论、数字媒体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等;选修课程包括国外中小学教育、考试专题研究、中小学教师质性研究、人类多样性与教育、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职业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等。课程设置符合学位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设立的学位标准相一致,达到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知识素养和学术能力的要求。
2.校外专家讲座及专业相关证书
为开阔教育硕士眼界、丰富专业硕士实践知识、提升教育硕士实践技能,学位点在2022年邀请邀请校外专家名师、实习实训基地导师等为教育硕士开设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班主任管理方面的讲座,累计开设场次达到9场。
3.代表性专业实践活动及相关证书
2022年,本学位点开展了《职业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库建设、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同课异构教研、太阳成集团tyc234cc四史竞赛、太阳成集团tyc234cc精品课程设计大赛、昆明市富民县“半山耕云”研学、昆明市隆本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教室项目实训、云南省教育厅教学仪器装备中心观摩学习等7项专业实践活动以丰富教育硕士的专业实践技能。2022年,学位点共计26人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4.学生奖助学金情况
学位点建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发放制度,目前已实现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全覆盖体系。奖助学金评审和发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2022年,本学位点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共194人,累计发放金额为87.3万元;受学业奖学金资助学生152人,累计发放金额为55.1万元;受国家奖学金资助学生2人,累计发放金额为4万元;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学生2人,累计发放金额为2万元。
5.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情况
学位点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号)、《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20〕25号)等规章制度,以及《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办学,在学校领导下成立了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做到过程操作规范、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学位点及时修订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严格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及时督促并依规分流学生。严格按照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研一学年上学期完成师生互选,深化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质量管控第一责任人的认识,严防学术不端。学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式质量督导评价体系。
2022年职继学院建成智慧教室、微格教室、普通话实训室、三笔字实训室等,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条件和设施保障。
四、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2022年,学位点参政议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1份咨询报告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1份咨询报告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采纳。1篇报告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云南省委员会报送,被云南省政协内参《云南政协信息》采用。1篇参政议政报告作为省政协政党协商专报报送,并在党派协商会议上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1个提案被昆明市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采纳,并被省政协报专题报道。刘康宁副研究员(省政协委员)因社会服务工作的突出成绩,被省政协授牌“刘康宁委员工作室”,并予以专项建设。
在基层教育服务领域,2022年7月,学位点董云川教授(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组织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赴富宁县开展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题之“振兴乡村教育——民族教育基层行活动”。本次富宁基层行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其一,民族教育基层行交流活动,其中包含了庆祝党的生日暨民族教育师生联谊沙龙、基础教育改革前沿报告、硕博士研究生进课堂共话成长、文学阅读沙龙活动;其二,用心用智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特邀专家学者深入民族村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研并与当地干部一起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策略和路径。
此外,由云南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挂靠高教院)牵头组织全省专家对滇池学院进行了教师绩效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云南工商学院教学质量提升研修工作坊”工作方案,并由张建新教授、张琪仁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如何创设一门优质课程?》《如何管理一门优质课程?——基于教师自我管理的视角》的专题报告;刘康宁副研究员对南方教育集团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形成了咨询报告。
职继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与非学历教育充分融合,师生积极参与学院各类非学历教育项目,如国培、省培的职教师资培训项目、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培训项目等,依托学院非学历教育平台服务社会,既实现了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又从中发掘丰富的研究资源。硕士研究生在中职学校教育实习期间,开展所承担的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或参与实习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为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师资结构有待调整
高等教育研究院每个硕士点的导师不足4人,平均每位导师指导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15人左右,每位硕导每年指导的研究生人数(包括学硕)高达20-30人,数倍于学校核定的最大规模(9人)。
学位点现有44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同时承担学术型硕士培养任务,生师比偏高,教师工作任务过重,师资数量有待补充。两个培养单位师资结构不均衡,高教院师资学历学位及专业化水平整齐但严重缺编,师生比过高。此外,专任教师中46至59岁的教师23名占比为52%,与高水平大学的教育学学位点横向比较,中青年骨干教师力量不足。
(二)行业教师不足
本学位点行业教师人数较少,且年龄较大,不能满足专业硕士学生培养要求;同时,学位点的实践教学亟需加强。针对这个问题,学位点将在系统研究3个领域4个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生源地、合作单位等情况的基础上,着手引进或聘用行业内有影响力、有专业技术特长且年富力强的行业导师加盟进来。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型学位点建设,在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与中小学骨干教师联合开展科研方面需加强;二是学生到基础教育领域深入实践方面需提升。
(四)教学科研团队和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整合
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之间有交叉、重合之处,教学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整合,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研究成果的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